Esther Chu:請接納少數族裔的孩子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3/05 18:5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6

分享:

分享:

因為被國際刑警發出紅色通緝令被捕的印裔恐怖分子羅米在港落網,令港人再次關注香港的少數族裔問題,甚至因著他們的膚色、文化以及宗教,存在不少偏見。其實,很多南亞裔人士都是非常善良的,就像最近我探訪了的印度家庭。

經過漫長的等候,印度朋友終於由侷促的板間房搬到新屋邨,並熱情地邀請我參觀他的新居。一出新簇的升降機,行近印度朋友的門口,已經聞到陣陣茶香。入屋後,立即被遞上又濃又甜的奶茶,加上幾件帶點焦糖和朱古力味的家鄉甜點,人情味和卡路里的熱量令到一室溫暖。

印度朋友問我,可否為他女兒改一個中文名,因為他不懂得中文,但希望女兒入讀本地學校,希望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。

這件事情,我絕對明白,因為我認識的少數族裔朋友當中,大部份的中文名都改得有點求其。

中國人的名字以姓氏排先,然後才到名字。如果是兄弟姊妹,又沒有複雜的家庭關係,姓氏通常一樣,名字卻可以各有不同。

不過,我認識的少數族裔朋友當中,他們的中文名字通常都不着重姓氏的,甚至只得名字,有些中文名字和他們原名的音韻或意思都完全不一樣。例如哥哥叫薩夏、親生妹妹可以叫洛恩恩。姐姐全名叫艾達玲、但弟弟卻改了一個十分港式的名字叫陳偉文。

我曾經問過一名少數族裔的學生,為何你和弟弟入讀同一間學校,但老師幫你們改的中文名字卻有不同的姓氏,學生一臉無奈說:

係咁㗎啦!

不錯,他們的中文能力有限,那會懂得選擇呢?名字改得好與壞,全取決於那位改名老師或朋友的良心。

我認識另一位南亞裔朋友,他的改名經歷更加荒謬。其實他已經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人,能操完全流利的廣東話,卻不懂得讀寫中文,他有一個古怪的中文名字,亦是身份證上的稱呼他的正式名稱。

我非常好奇,究竟他如何得到這個中文名,他娓娓道出:

係我啲香港朋友幫我改,因為知我要攞身份證。佢哋問我鍾意啲乜嘢,我話鍾意老虎,佢哋話不如你叫老虎啦,如果第日你唔鍾意呢個中文名,可以宣誓再改過,名好易改㗎!

然後,再靦腆地以非常地道的廣東話再説:

冇辦法,我嘅巴基斯坦名好長又難發音,真係好難翻譯成為中文。不過講真,有時去醫院響廣播叫我個名「老虎」嘅時候,我都非常尷尬,不過都改咗囉,咁就算啦!

【延伸閱讀】很會抄寫卻不懂理解的香港學生

朋友好像冇乜所謂,我卻有點氣憤,因為中國人應該明白名字的重要性,亦相信不會胡亂為自己的兒女改名,為何我們不能將心比己?善待身邊的少數族裔朋友呢? 況且,很多的他們已經是決定在香港落地生根,努力融入中國文化,並且是擁有香港身分證的香港市民了,我們卻沒有認真接納他們。

我亦發現,香港大部份的少數族裔家庭都是基層,很多都沒有被邀請過到中國人的家裏,在公園的小朋友亦少有一起玩耍。

香港是彼此的家,雖然種族不同,他們亦屬於少數,佔全港人口4%,不過,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,就算不當是家人、也是鄰舍,應該賦予尊重和接納。不如就由主動和他們說句早晨開始,讓孩子們一起在公園玩滑梯,又或主動地幫助南亞裔父母翻譯他們子女的學校通告。

最好,當然是真誠地做朋友,進入他們的文化去認識他們,嘗試吃一件酥油餅,喝一杯甜拉茶。或許,你會和我一樣發現不同文化的美麗、感受食物裏面充滿人情味的溫暖。

【延伸閱讀】癌症撲不滅平權的一團火 融樂會創辦人堅持為少數族裔發聲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

撰文 : Esther Chu